咨询热线:400-118-2826

2026 年 1 月 1 日,对想在欧盟市场立足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,是个关键节点 —— 欧盟 EUDAMED 数据库首批核心模块将正式强制实施。这不是 “可选任务”,而是 “准入门槛”,未合规企业或将面临市场禁入风险。这份通关指南,帮你理清关键、避开陷阱。其实有关EUDAMED的实施,已经多次预演,但这次真的要来了。详情可以参考往期推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ToB7EeJGQOkFp3aOdIXVQ.

 

l  先搞懂:EUDAMED 到底是什么?

EUDAMED 是欧盟依据 MDR(《医疗器械法规》)和 IVDR(《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规》)搭建的 “中央电子数据库”,核心目标是让医疗器械全链条 “透明可追溯”:从制造商、进口商,到每款产品的临床研究、CE 证书、不良事件,都要在数据库里留下 “数字足迹”。

简单说:不接入 EUDAMED,你的产品就不能在欧盟合法销售

 

l  划重点:2026 年先强制这 4 大模块

EUDAMED 分阶段落地,2026 年 1 月 1 日起,首批 4 个核心模块先 “锁死”,所有企业必须紧盯:

  1. 参与者注册:制造商、授权代表、进口商等,都要注册并拿到唯一的 SRN(相当于在欧盟的 “数字身份证”),没有 SRN 就没法推进后续流程。

  2. UDI 器械注册:每款产品要按 UDI(唯一设备标识符)系统注册,包括 “器械级标识(UDI-DI)”      和 “产品组标识(Basic UDI-DI)”,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。

  3. 公告机构和证书:数据库会公示公告机构(NB)资质、CE 证书细节(产品名、型号、有效期等),企业要确保自己的证书信息能在系统里正常关联。

  4. 市场监督:欧盟各国监管部门会共享检查计划、审计结果,一旦产品有问题,监管会更精准、更严格。

另外提醒:已上市的 “传统器械”(比如还持 MDD/AIMDD 证书的产品)有 12 个月宽限期,必须在 2026 年 12 月 31 日前补报;芬兰等部分成员国已提前执行部分模块,要额外关注当地规定。

 

l  中国企业行动指南:分 3 步走,别等!

EUDAMED 合规不是 “临时抱佛脚” 能搞定的,建议按 3 个阶段推进,现在就启动:

第一阶段(现在 - 2025 年底):抢跑 “身份注册”

  • 先梳理内部产品数据:把所有在售、待售产品的基础信息(型号、用途、风险等级等)整理清楚,避免后续录入时手忙脚乱。

  • 立刻对接欧代和公告机构:建立 EUDAMED 专项沟通机制,明确分工。

  • 核心任务:完成所有经济运营商的 SRN 注册。要注意,非欧盟企业需先通过授权代表提交申请,再由授权代表所在国监管部门审批,提前沟通能避免排队延误。

  • 关键前提:必须先任命符合 MDR 第 15 条要求的      PRRC(法规事务负责人),这是注册的 “前置条件”,没有 PRRC 没法提交申请。

第二阶段(2026 年初):搞定 “产品户口”

  • 集中录入 UDI 数据:按 MDR 附录 VI Part B 要求,准备近百个数据点(比如 EMDN 编码、是否无菌、存储条件等),产品多的企业建议用 “批量上传(XML 格式)”,效率更高;产品少的可手动录入,但要反复核对避免出错。

  • 关联证书信息:确保每款产品的 UDI 注册信息,能和公告机构上传的 CE 证书信息对应上,避免系统校验不通过。

第三阶段(长期):做好 “动态维护”

  • 建立内部更新流程:产品信息(比如包装、用途)变更、证书续期、人员变动(如 PRRC 更换)后,要第一时间更新 EUDAMED 数据,避免因信息滞后被监管盯上。

 

微珂观点:合规不是成本,是市场 “入场券”

EUDAMED 的强制实施,本质是欧盟医疗器械监管 “全面数字化” 的信号。对中国企业来说,这既是挑战 —— 要投入精力梳理数据、对接流程;更是机会 —— 早合规的企业能更快获得欧盟市场信任,在竞争中占得先机。

记住:没有 “等一等” 的时间,只有 “赶早不赶晚” 的选择。现在启动准备,2026 年才能稳稳守住欧盟市场;若等到最后期限再行动,很可能错过窗口期,面临 “市场禁入” 的风险。

 


如没特殊注明,文章均为微珂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自www.microkn.com/content/667.html